我国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炉 绿色贸易迈向系统推进新阶段

花花2025-11-17债务科普13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也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进入新的关键时期。作为平衡环境可持续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全球对于绿色贸易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近日,商务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16项针对性举措,以更好培育外贸新动能。

多位业内专家对商天信息网财经表示,这一专项政策的出台,恰逢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绿色贸易规则加速重构、中国“双碳”进入攻坚的关键期,为企业破解标准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明确指引。标志着我国绿色贸易从政策倡导迈向系统推进的新阶段,尤其在产业链绿色协同与碳足迹核算方面的布局,意义深远。

我国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炉 绿色贸易迈向系统推进新阶段

参与全球绿色规则制定 推动国际标准互认

当前绿色贸易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与绿色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正催生强劲的贸易需求;另一方面,各国绿色标准碎片化、碳关税等措施的兴起,正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严重阻碍全球绿色转型的协同进程。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前董事吕建中提出,中国在参与全球涉碳经贸规则制定进程中,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发达国家凭借先发优势,已形成规则主导与市场挤压态势;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立场分化,难以形成协同统一的谈判力量;国内现有标准体系与国际规则之间存在衔接断层;大量国内企业合规能力薄弱,在认知与实操层面尚未做好充分准备。

国际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知识与管理事业群低碳领域专家贺晗也表示,当前,不同市场、不同买家对产品的环保、碳足迹要求各异,形成了隐形的“绿色壁垒”。

面对这一局面,《意见》提出,要“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提出中国倡议”,并“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并推动国内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并“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国际衔接互认”。

在吕建中看来,这标志着中国的外贸战略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转变”,从以规模扩张为核心的“增长型”战略,转向以“规则、标准与价值”为导向的“规则型”战略。在他看来,将绿色贸易置于政策核心,是中国旨在系统性提升国家竞争力、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部署。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正从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型,主动塑造全球绿色贸易规则。

吕建中建议,中国在提升全球涉碳经贸规则话语权的过程中,需要走内外结合、相辅相成的实践路径。对外,在多边平台上主动破局,构建规则朋友圈、深化区域自贸协定绿色条款试点,探索和提炼新规则的实效点;对内,则需要加速国内标准与国际适配、促进企业和行业在合规+转型的双轮驱动下,夯实产业基础,并通过数字化+绿色金融来赋能涉碳经贸合规支撑体系。

贺晗也表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中国在绿色产业领域的实践与经验融入国际规则,能够提升国际话语权。同时,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标与互认,特别是在碳足迹、循环材料、绿色供应链等关键领域,建立被国际采信的评价体系,“相当于为中国的绿色产品颁发全球通行的‘绿色护照’”。

他直言,在长期实践中,标准的“互认”是贸易“畅通”的基础,也是打破绿色壁垒的关键。应积极参与标准互认与国际认证,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打通“规则通道”。唯有如此,中国绿色贸易才能由“产品输出”迈向“标准出海”,真正构建全球绿色竞争新优势。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薛东阳特别指出,要强化与ISSB等国际规则的衔接,提升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国际可比性。

全链转型 重塑外贸产供链的绿色基因

绿色贸易的基础是绿色的产品和产业。《意见》提出,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

据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中国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提供了7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设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十四五”期间出口的风电和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产品供应的中坚力量。

但当“绿色”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叙事,中国外贸的转型远不止于绿色产品的出口。这场深层次、系统的变革,正从三个维度重塑着中国外贸的基因——从绿色产品的规模化出口,到物流运输的低碳化改造,再到产供链上下游的整体协同。

《意见》提出,“加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通过调整运输结构,倡导外贸大宗货物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利用铁路和水路运输的能效优势,从源头降低碳排放;推广绿色包装,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支持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并推动车辆与船舶使用可再生合成燃料等清洁能源。

《意见》中明确提出“引导外贸龙头企业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产供链各环节,带动外贸产供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绿色低碳产品出口企业”。作为产业生态中的核心枢纽,链主企业不仅自身体量大、排放总量高,更对上下游企业具有强大的牵引和整合能力。它们通过设定绿色准入标准、共享碳管理工具、协同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能够将减排压力与绿色技术有效传导至整个链条。

吕建中认为,在应对绿色贸易的全链条挑战时,应当从“战略锚定、能力筑基、生态协同”三大维度做好准备,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竞争优势。战略锚定就是把绿色贸易要求嵌入企业顶层设计,避免被动合规。能力筑基就是依托企业四要素(核心价值、主打领域、关键技能、综合资源),需围绕《意见》中的碳足迹、绿色生产、绿色服务三大核心要求,夯实具体能力(包括碳足迹管理能力、绿色生产创新能力、绿色服务配套能力),实现从单一产品出口到全价值链条服务输出的综合能力。生态协同就是借力政策资源与伙伴网络,降低转型成本、传递并放大成效,营造共创和共享价值的可持续商业生态。

对此,贺晗建议,出海的中国企业应以碳足迹为抓手,协同上下游共建绿色供应链。通过精准核算、透明披露与持续优化,不仅能提升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合规能力,更可塑造绿色品牌价值。

产业园区作为外贸企业的核心聚集区,其绿色营商环境正成为影响企业绿色转型成效的关键变量。

近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截至2024年底,工信部已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秘书处主任宋雨燕指出,产业园区的绿色转型直接关乎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她强调,园区的绿色能源供给、绿色投资政策及绿色服务体系,分别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碳足迹、技术创新动力与可持续管理能力。

宋雨燕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6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各类绿色低碳试点示范行列,培育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已近千家。她指出,这些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先导进行科学规划,系统性建设了覆盖新能源、水资源循环与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通过配套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从源头节能减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绿色供应链、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

对于不同地区如何发展绿色产供链,盟浪绿色金融咨询顾问冷奥旗提出差异化区域发展建议——对于广东、江苏、浙江等贸易大省,可依托其数字基础,打造“零碳供应链示范区”。通过数字平台共享能源与碳数据,批量帮助企业完成碳核算与国际认证,并实现报关信息与碳交易数据的协同,一键生成符合欧盟等市场要求的合规文件;对于广西、重庆等中西部门户,则应深耕东盟市场,建设“绿色中间品集配中心”。利用其通道优势,简化绿色农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通关流程,并配套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政策,同步推动相关绿色服务贸易发展。

让碳足迹“可衡量” 让碳成本“有价格”

绿色产供链的建立,离不开可信的碳数据体系。《意见》致力于打造一套覆盖全国、对接国际的碳足迹核算基础。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并持续更新电力等基础数据的碳足迹因子。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建设行业碳足迹因子数据库。鼓励国际碳足迹数据库供应商与我国碳足迹数据库供应商开展合作。

这直击当前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核心痛点——“有口难辩”。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统一、国际互认的碳足迹因子数据,中国企业在面对欧盟CBAM等机制时,往往陷入核算标准不一、结果不被认可的困境。

杭州超腾能源董事长王敏娜指出,涉碳的中外标准衔接仍面临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方法论差异,如在碳足迹核算中,欧盟CBAM与中国标准在系统边界、排放因子选择上存在不一致;二是数据质量与透明度问题,国际买家对中国企业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存疑;此外还有贸易保护主义因素,部分国家将碳标准用作贸易壁垒,对中国产品设置更高门槛。如何突破这些障碍或成未来工作重点。

她认为,应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发布一批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是基础工作。同时,应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数据库和追溯系统,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薛东阳表示,应通过完善碳足迹和绩效指标数据库、强化验证机制,提升ESG评级的公信力与国际认可度,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供应链中赢得信任和竞争优势。特别地,中小企业是绿色贸易的重要力量,但普遍面临专业能力建设、信息获取不畅、融资渠道有限等制约因素。他指出,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可通过专业和金融两端共同发力:一是借助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力量,为其提供碳核算、认证辅导、标准对接等低成本、轻量化的工具与服务;二是完善政策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政策可达、标准可用、融资可得”的良性生态,助力企业稳步迈向绿色发展;三是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向中小企业倾斜,拓宽资金可得性,帮助企业降低合规门槛。

在解决“算得清”的问题后,政策进一步通过市场机制,让碳成本转化为企业转型的真实动力。《意见》中“发挥碳定价机制和绿证绿电支撑作用”的表述,标志着绿色贸易政策与国内碳市场、绿电交易体系实现了战略性联动。

上海定势能源董事长钱胜利此前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建议,应加快完善电碳核算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同时要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使企业的降碳努力能够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完善,将为企业降低碳足迹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只有当企业能够通过降低碳足迹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时,绿色转型才能形成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钱胜利相信,随着电碳价值实现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企业将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商天信息网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商天信息网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商天信息网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商天信息网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

相关文章

广道数字股民索赔分析

广道数字股民索赔分析

受损股民可至商天信息网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关注@商天信息网证券、微信关注商天信息网券商基金、百度搜索商天信息网股民维权、访问商天信息网财经客户端、商天信息网财经首页都能找到我们! 5月14日,...

山姆被曝选品质量下降,CEO朱晓静曾称“会员第一”是信仰

山姆被曝选品质量下降,CEO朱晓静曾称“会员第一”是信仰

2025年7月,山姆会员店上架好丽友派、徐福记、溜溜梅等大众品牌,引发了众多会员的不满甚至愤怒。此外,部分大众品牌通过“改头换面”进驻了山姆,例如盼盼法式小泡芙采用全英文“panpan”标识,洽洽瓜子...

九家中小银行信用评级获上调 四家遭下调:差别在哪?

九家中小银行信用评级获上调 四家遭下调:差别在哪?

中小银行评级结果陆续披露。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5日,最近已有9家中小银行主体信用评级获上调;与此同时,年内合计有4家小型农商行主体评级被下调,包括山西榆次农商行、湖南常德农商行、贵州花溪农商...

招商银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多部门总经理

招商银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多部门总经理

9月1日,招商银行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谈及银行经营长期和短期利益平衡时,行长王良表示,“办银行是马拉松比赛,不是百米冲刺,不能用跑百米冲刺的速度来跑马拉松,必须坚持长期主义。” 业绩方面,...

续保保费过万、遭保险公司“冷眼相对” 部分小米SU7首批车主遭续保难题

续保保费过万、遭保险公司“冷眼相对” 部分小米SU7首批车主遭续保难题

财联社3月31日讯(记者 徐昊)随着小米 SU7交付一周年的到来,这款备受瞩目的新能源车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近日,多位首批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续保经历。财联社记者发现,个别车主反映续...

突发利空,锦盛新材被立案调查!下周解禁股出炉,无人机概念龙头压力最大

突发利空,锦盛新材被立案调查!下周解禁股出炉,无人机概念龙头压力最大

下一周解禁市值816.71亿元。 周五晚间,锦盛新材(300849)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