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本报经济版刊发文字报道《“免密支付”风险怎样防范》并发布相关短视频。许多网友留言反馈:“不是我们想开,是它老弹出来,一不留神就开通了”“买东西时常常自动弹出‘免密支付’的窗口,不知道奥秘在哪儿”……
“免密支付”原本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便利性,为何却因诱导开通而被消费者诟病?如何规范此类行为?记者进行了采访。

“提供‘免密支付’服务,本质上是支付平台出于利益考虑的一种商业行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唐敦哲认为,由于“免密支付”能够极大程度缩短支付链条、提升支付效率,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在页面设计上做文章,让“免密支付”的开通具有诱导性。
唐敦哲分析,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支付平台能够显著增加收入,降低运营成本。由于“免密支付”的开通,消费者在支付时的环节减少,降低了交易过程问题的发生率,平台用于处理此类问题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免密支付”具有一定诱导性,平台用户黏性较高,也进一步增加了平台收入。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诱导支付的背后实质上是平台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竞争激烈,支付服务利润可观。出于经营考虑,一些支付平台甚至会与银行进行捆绑,从而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唐敦哲说。
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避免消费者钱财损失?
唐敦哲建议,首先,页面在视觉设置上不应明显诱导,“同意开通”的按键不应比“不开通”更明显,或者在开通时增加人脸识别等步骤,以非常明显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开通风险。对于已开通的行为,要降低关闭难度、减少关闭操作步骤,可以设置撤回期,如设置24小时或48小时内一键撤销等。
其次,要加强监管。在技术上,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异常开通、开通后的盗刷等潜在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进行监测,同时设置物理隔离和分级账户,例如“免密支付”的金额上限,帮助消费者保持理性。
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如何在开通“免密支付”时注意分辨,开通后如何关闭,开通可能带来哪些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典型案例宣介,特别是强化对老年消费群体的宣传教育,帮助其远离平台“套路”。
“规范‘免密支付’开通行为,离不开各方协同,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支付环境,守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唐敦哲说。
花花编辑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成员公司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升级,重磅推出 “家医主动护、名医零距离、就医全程管” 医健服务名片。为深化品牌升级认知,中国平安联合爱奇艺创新推出全国首档医院录制健康科普脱口秀《健康不摸...
日前,除九台农商银行外,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已悉数披露2024年业绩。 “V观财报”梳理了16家仅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银行发现,2024年,有5家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其中广州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同比...
财联社8月31日讯(记者高艳云)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吃到资本市场的“大红包”,业绩普遍高增。 以中证协官网数据披露口径来看,对比去年同比披露数据,据未经审计财报,2025年上半年,150家券商实...
英伟达(NVDA)成为首家在交易日收盘时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的公司。这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周三的盘中交易中曾短暂突破这一关口,但随后回落,当日收盘时未达历史高点,不过在周四强势反弹。 周五盘前...
红星资本局10月8日消息,国庆中秋假期已接近尾声,电影市场依旧火爆。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0月8日上午11时,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突破17.58亿元(含预售)。其中,《志愿军:浴血和平》《731》...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Albert Park表示,美国最新出台的全面关税政策不仅可能抑制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压缩出口市场规模,甚至可能迫使美联储采取应对措施。 Park表示,与此前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