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保德信教训

花花2025-05-07债务科普160

当股东比较在意对基金公司的控制力时,股东发展势头好会极大提升公募的资源能力;一旦股东自己遇到困难,会立刻向下传递。

_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_光大保德信fof

4月中的一个凌晨,一则总经理离任公告,在光大保德信基金内部被疯狂转发。

公告显示,总经理刘翔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副总、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贺敬哲将代任总经理职务。

刘翔

实际上是先被免去党组成员职务后,才提出离职的,背后的原因或与

近年来公司发展一直走下坡路有关

“叫好不叫座”

从业绩数据来看,光大保德信基金近年来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根据光大证券2024年年报披露,截至2024年末,光大保德信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934亿元,其中,公募资产管理规模757亿元,公募剔除货币理财规模570亿元。

这一数据与四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20年末,光大保德信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公募剔除货币理财规模分别为1175亿元、1069亿元、794亿元。

这四年,正是刘翔执掌光大保德信基金的时期。

公开资料显示,刘翔在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之前,已在公募基金行业深耕十六载。

2004年他加入鹏华基金,从市场发展部渠道主管到部门总经理;2016年转战前海开源基金,先后担任合伙人、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市场官、执行委员会联席总经理;2020年6月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7月升任总经理。

此后,光大保德信管理层开始了一系列人事变动。

同年8月,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常青离职;11月,原董事长林昌卸任,由股东方光大证券派出的王翠婷接任董事长职务;次年2月,前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总监梅雷军离职,其职务由同样来自光大证券的贺敬哲接任。

在这场人事变动中,公司“旧部”的处境最为微妙。

新管理层往往倾向于重用嫡系,而原有团队则难免面临边缘化,这一现象在刘翔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在前海开源基金的老部下纷纷追随而来。

前海开源基金原市场部总监、监事卢超铭于2020年9月离职后,同年10月便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出任总经理助理一职,负责市场体系的战略拓展;前海开源基金原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陶曙斌于2020年12离职后,次年1月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

与之相对应的是原有团队成员的相继离开,比如被称为“国内晋升最快的基金经理”何奇,曾在2019年、2020年凭借重仓科技股一举成名的董伟炜,原权益部投资总监戴奇雷,以及投研老将魏晓雪等人。

权益人才的动荡,一方面与公司管理层的人事变动有关,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刘翔上任后推行的“固收+”战略——将固收类产品占比稳定在60%以上。

根据海通证券最新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光大保德信基金的固收投资业绩表现突出:近一年及近十年绝对收益率均位列行业首位。银河证券数据进一步显示,同期该公司旗下14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进入同类前10%,其中8只产品更是跻身同类前十强。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固收业务业绩斐然,但光大保德信基金近年来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发展困境。

Wind

数据显示,

2021

年以来公司的债券型基金管理规模绝大部分时间徘徊在

400

600

亿元之间,规模增长与业绩表现出现明显背离

,这也为刘翔最终离任埋下了伏笔。

殃及池鱼

事实上,光大保德信基金近年来的发展一直走下坡路,既与刘翔的管理问题有关,也反映出股东未能给予应有的支持。

作为国内首批中外合资公募机构,光大保德信曾引以为傲的“中美和智“股东优势,如今却成了令人唏嘘的对照。公司股权结构显示,光大证券(持股55%)与保德信投资管理(持股45%)本应形成强力互补——前者依托光大证券的本土资源与资管经验,后者背靠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在全球投资市场的专业声誉。

然而纵观近年表现,光大保德信基金既未有效整合中美股东的投研体系与人脉网络,也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无论是产品业绩还是管理规模,都与其显赫的股东背景形成鲜明反差。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股东对公司治理理念的漠视,是阻碍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金公司是独立的经营实体,而非大股东的附属部门,部分央企背景的公募仍以行政化思维管理,导致内部权责失衡,这与市场化运作的公募行业逻辑背道而驰。“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

从光大保德信基金现任高管团队的背景来看,“光大系”对公司的控制力可见一斑:董事长王翠婷、代任总经理贺敬哲、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市场总监龚俊涛等人均来自股东方光大证券。

这种控制力,在股东发展势头好的时候会极大提升旗下公募的资源能力;一旦股东自己遇到困难,会立刻向下传递。

2016年,暴风集团联手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资本收购英国体育传媒公司MPS一事中,因MPS倒闭导致让光大证券付出了沉重代价。

自MPS事件发生后的2016-2019年,光大证券净利润连续下跌,从30.13亿元降至5.68亿元;虽2020-2021年有所回升,但2022-2024年,营收又出现三连降。

期间,光大证券高层也进行了多次人事调整。

MPS事件爆发后,光大证券管理层经历了一轮重大调整。原董事长薛峰、原执行总裁周建男、原首席风险官王勇、原合规总监陈岚等高管相继离职;继任董事长闫峻也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被撤职降级。

2022年6月,光大银行高管赵陵空降出任光大证券董事长,拉开新一届人事调整序幕。2023年初,因自营和另类投资业务出现重大亏损,公司对高管团队进行“大换血“,撤换了包括分管自营投资的副总裁王忠在内的三名核心高管。

2024年年中,光大证券又完成了新一届董事会改组,多名新董事走马上任。

今年,光大证券延续了这一调整趋势。2月19日,原董事谢松率先卸任;3月7日,光大证券董事会再次收到来自董事王云的辞职报告,其职位预计由第二大股东中国光大控股提名的潘剑云接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光大保德信基金高管的变动,可以看作是与光大证券董事会调整形成的联动,正是股东层面系统变化的体现。

夺权大战

事实上,光大保德信基金的情况并非个案。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费率持续下行导致基金公司利润承压,股东收益也随之缩水。

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场竞争加剧、业绩压力陡增的双重考验下,多家基金公司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股东对公司管理的深度介入正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

过去,股东对基金公司管理大多采取宽松态度,而如今却频繁插手人事安排与业务决策,从“甩手掌柜”转变为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这种变化已从个别案例演变为行业共性问题,在多家头部机构,由股东方主导的管理权争夺正在上演,多场

夺权大战

正悄然在公募行业蔓延。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花花编辑

相关文章

信用卡利率管理迎重大调整,透支利率上下限拟取消

信用卡利率管理迎重大调整,透支利率上下限拟取消

删除“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的表述。 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

万亿利好袭来!央行打破惯例,释放哪些信号?

万亿利好袭来!央行打破惯例,释放哪些信号?

央行首次在月初公开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关注。 6月5日,央行打破月末公告操作惯例,于月初公告将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关注。 与此同时,央行官网开设新栏目《中央银行各项工...

港股创新药ETF强势霸屏!还有入场机会吗

港股创新药ETF强势霸屏!还有入场机会吗

资金加码,跻身今年港股通净流入前三 创新药行情的火热演绎,使其成为长线资金更青睐的板块之一。 据Wind数据对港股通的行业资金流向统计,医药生物行业年内获得南向资金的净流入已达1224亿元,跻身20...

黄金飙至3300美元,全球家办加码配置,大中华区投资热度三连升

黄金飙至3300美元,全球家办加码配置,大中华区投资热度三连升

全球家族办公室正在重新调整其资产配置策略,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高净值家庭对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思考。瑞银财富管理的最新调研显示,家族办公室在资产配置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特别是在现金...

中国放行美国EDA巨头350亿美元收购案,前提是不对中国断供

中国放行美国EDA巨头350亿美元收购案,前提是不对中国断供

7月14日下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新思科技公司(Synopsys,下称“新思科技”)收购安似科技公司(Ansys,下称“安似科技”)股权案。 公告显示,该收购案涉及全球ED...

除了鲍威尔“任何人”都能当美联储主席?贝森特可能没戏!

除了鲍威尔“任何人”都能当美联储主席?贝森特可能没戏!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外,“任何人”都能执掌美联储。这是否意味着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可能兼任? 特朗普在加大对鲍威尔的批评力度、呼吁降息时,用词无疑夸张,但“美联储主席同时担任白宫关键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