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继显发布研报称,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已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各企业正扩展其创新商业产品组合,达成重要的对外许可授权交易,且获得超预期的盈利能力。大华继显表示,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全球化努力将进一步推动该行业扩张,相信该行业将继续表现出色,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可持续成长,予该行业的评级上调至“增持”。大华强调,信达生物(01801)、翰森制药(03692)和中国生物制药(01177)为该行首选。
大华继显表示,根据相关机构数据,中国前20大生物制药企业预计在2024至2027年间实现年均复合收入增长率10.8%,是领先跨国公司5.4%的两倍。此外,截至今年,超过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交易占总交易量的42%,从2019年的0%和2024年的27%大幅上升。外部授权交易正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创造日益显著的收入流。
该行指,2023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达到1.089万亿美元,约为国内市场的10倍。因全球市场的巨大机遇,中国企业正通过差异化策略积极追求国际扩张。百济神州(06160)已建立完全一体化的全球平台,并在海外推出两款创新疗法。与此同时,和黄医药(00013)、翰森制药和和誉-B(02256)正与跨国公司建立外部授权合作伙伴关系,并取得显著里程碑。此外,“新公司模式”(NewCo
model)的兴起使恒瑞医药(01276)等多家企业能够将本地研发努力与全球资源和网络相结合,而新保险政策可能加速药物创新。
瑞士制药商诺华公司负责全球健康事务的总裁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即使在全球卫生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诺华无法获得正常订单,该公司仍将继续生产治疗疟疾和麻风病的药物。 该公司每年生产 2800 万疗程的疟疾治...
当市场的喧嚣遮蔽理性的判断,当恐慌的阴云笼罩投资者的视线,我们或许该重温一个朴素的真理:价格终将回归价值,而价值总在危机中显现其光芒。此刻的中国资产,正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 用数字说话:2024年...
《金融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获悉,华东某地金融监管部门近日下发通知,对“花式揽储”行为提出多个禁止性要求,明确“辖内银行机构不得通过向客户赠送实物礼品,或者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
执掌公司十年之久的掌门人突然请辞。 近日,华农财险公告称,苏如春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在新任董事长就任前,根据公司章程暂由副董事长朱宁代行董事长职务,履行董事长职权。 值得一提的是,苏如春担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 日前,港股上市银行九江银行(6190.HK)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 九江银行称,2024年该行围绕“坚定转型步伐,精细经营管理,全面提升战略执行力”发展主题,坚...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5日报道,美国选民因看好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而选他当总统,但一项最新民调发现,特朗普上任后大规模推动加征关税,美国选民对他的信心如今正逐渐转为质疑,人们担忧经济下滑而通货膨胀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