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温天气延续,蛋价也是连创新低,是不是要在中秋节前完成筑底,为中秋行情的上涨预留足够的上涨空间?先来看看鸡蛋的供需淡旺季,再就此探讨下鸡蛋的后市。
观点速览
7月上涨:高温高湿天气→产蛋率下降+低库存→季节性小幅反弹;
近期回调:高位终端抵触+贸易商避险→阶段性回落,现价承压。
表现:现货回调+升水收缩,估值重心下移,挤升水行情结束有反复可能;
短期观望:关注延淘、换羽开产、新开产、冷库蛋等,或存在高空机会。
淡旺季
1. 供应端(生产周期)
温度影响产蛋率:蛋鸡最适宜的产蛋温度是13-27℃。夏季高温(尤其7-8月)和冬季严寒(尤其1月)都会导致蛋鸡采食量下降、应激增加,从而降低产蛋率。
育雏补栏周期:从雏鸡补栏到进入产蛋高峰大约需要4-5个月时间。春季(3-5月)通常是补栏旺季,这会导致秋季(9-11月)迎来产蛋高峰,而秋季补栏则影响次年春季的供应。
淘汰鸡节奏:养殖户会根据鸡蛋价格、饲料成本和预期,调整淘汰老鸡的速度。价格低迷或预期悲观时会加速淘汰,减少供应;价格上涨预期强时可能延迟淘汰。
2. 需求端(消费习惯)
节假日效应:重大节日前食品加工(月饼、糕点、粽子等)和家庭消费需求会显著增加,如中秋节前(8月-9月)、春节前(12月-次年1月)、端午节前(5月-6月)。
学校开学/放假:学校食堂是重要的团体消费渠道。9月开学季和3月春季开学通常会带来需求小高峰,而寒暑假(7-8月,1-2月)需求相对减少。
季节性饮食习惯:夏季高温,人们倾向于清淡饮食,肉类消费可能减少,对鸡蛋的需求相对稳定或略有支撑。冬季则是传统的肉类消费旺季。
3. 国内鸡蛋期货淡旺季
8-9月(中秋行情):中秋节前月饼等糕点制作对鸡蛋需求达到年度峰值。同时,夏季高温导致产蛋率下降,供应趋紧。双重因素推动价格达到年度高点。
12月-次年2月(春节行情):春节前是仅次于中秋的消费旺季。食品加工备货、家庭年货采购需求旺盛。冬季严寒也影响产蛋率。价格通常出现明显上涨。
5月-6月(端午行情):端午节前粽子制作等需求增加,形成一个小旺季,推动价格上涨。
春节后-3、4月(春季低谷):春节后,节日效应消退,家庭库存需要消化,工厂、学校需求恢复缓慢。同时,随着天气转暖,产蛋率回升。供增需减导致价格往往出现大幅下跌,形成年度低点的概率较大。
7月(盛夏):虽然夏季高温抑制产蛋率(供应减少),但同时也是学校暑假期间(团体消费减少),且处于中秋备货启动前夕,需求相对平淡甚至偏弱。价格可能震荡或小幅回调,为中秋行情蓄势。
10月-11月(秋季调整):中秋旺季结束,需求回落。同时,春季补栏的蛋鸡进入产蛋高峰,供应增加。价格通常呈现下跌趋势。
后市展望
对此,一德期货生鲜畜牧分析师侯晓瑞/F3044447、Z0015326/认为:2021-2024年的鸡蛋超长盈利周期导致行业扩张超预期,尽管2025年鸡蛋已经陷入亏损,但去产能力度整体不及预期,蛋鸡产能仍有待去化。产能过剩周期下鸡蛋季节性仍存,7月以来受高温高湿天气等因素影响,蛋价出现季节性上涨,但涨至一定程度后受到压制,现货出现阶段性回调。目前来看,8月上旬高温天气或仍将延续,这意味着季节性产能受限的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8月中旬后需求将陆续好转,一直持续至9月中旬前后结束,这段时间天气及需求为蛋价下方提供基础支撑,但依靠情绪大幅拉升蛋价的概率较前期有所降低,前期积攒的利多对蛋价的提升呈现出边际递减的效应,蛋价季节性上涨预期较前期调低,期货估值重心也出现相应下调。本轮期货借现货回调及期货升水的东风,压制盘面各合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短期建议观望,本轮挤升水行情结束后,期现货仍有反复可能,后续关注基本面利空积累情况,如延淘、换羽开产、新开产、冷库蛋等,未来或仍存在高位做空机会。
3月30日下午,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齐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条件的议案,并对外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战略投资该行的公告。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
在疲软的非农就业报告出炉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Erika McEntarfer,此举招致经济学家和议员的强烈反对,也引起外界对未来经济数据可信度的担忧。 特朗普周五在社...
欧洲领导人在周四的巴黎会议后承诺加强基辅军队,确保其成为乌克兰未来安全的基石。法国和英国试图在与俄罗斯休战的情况下扩大对外国“保障部队”的支持,尽管莫斯科拒绝在乌克兰派驻任何外国军队。 泽连斯基拒绝接...
尽管风险不容忽视,FPG财盛国际也表示,AI若部署得当,将为能源行业提供诸多革命性突破: • 智能电网管理:AI助力预测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供需变化,从而提升电网稳定性; • 电池管理与回收:A...
专题:市场交易热情出现降温 机构称潜在向上空间依然较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车企销量成绩单批量来袭,一季度销量纷纷大增。 多家公司公告退市风险 *...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普遍的观念是,外国公司来中国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但事实是,中国很多年前就不再是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了。” “我们喜欢在中国发展的首要原因是这里的人才。中国拥有非凡的技能。” 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