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万亿重磅刷屏!影响多大?十大解读来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央视新闻
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作为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专家表示,这次置换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
根据政策,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专家表示,这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可以减轻地方政府化债的压力,有利于债务管理更加透明。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 杨志勇:这次公布出来2023年末全国地方隐性债余额14.3万亿元,这14.3万亿元是一个一个项目去甄别的,一级一级审核出来的数据,我想这是决策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债务管理透明度提高了,有了更为扎实、更加透明的债务信息,决策就更加有依据。
专家表示,这次推出的是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的化债“组合拳”,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国化债工作思路的根本转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财税研究中心主任 刘怡:这次化债的举措和过去相比,以前可能是一个被动的地方政府出现风险以后的应急处置,转向了主动的、整体性风险防控这样的考虑。这种化解的举措确实从原来的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来考虑,在这种情形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会极大缓解,因为利息支出减少了,资金的链条更畅通以后,有助于地方政府去发展经济。
专家认为,这次的化债方案将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根据估算,五年累计可以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与此同时,根据这次的化债方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 杨志勇:要建立起一套高水平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债务管理不是被动的,我们看到主动选择问题,可以让财政政策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来源:央视新闻)
10月12日消息,在今晚播出的央视CCTV2《对话》节目《2024光伏信心在哪里?》中,天合光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7位光伏企业家首次在央视集体亮相。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以视像形式致辞时表示,证监会正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在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将推出更多务实的举措。...
近日,代理过多件重大影响案件的江苏博爱星律师事务所章祥兵律师特别提示,人福医药(维权)及控股股东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投资者或可索赔。(章祥兵律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