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坤新材”)IPO中止,原因是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招股书显示,恒坤新材致力于实现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公司2023年度SOC与 BARC销售规模均已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多项先进工艺制程填补国内空白。
尽管公司国产替代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有投资者质疑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以及核心技术的独立性及持续研发能力。此外,恒坤新材对第一大客户构成重大依赖,触发审核“红线”,但公司及保荐券商中信建投却未充分披露这一问题。
关键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招股书显示,恒坤新材定位为专注于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以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所需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国产化应用为主要突破方向,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及其他湿电子化学品。
目前,境内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所需的关键材料包括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 等仍然依赖进口,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少数几家如美国杜邦、信越化学、日本合 成橡胶、东京应化、日产化学、富士胶片等美国和日本材料企业手中。在贸易摩擦长期存在的背景下,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场研究,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i-Line光刻胶、SOC国产化率10%左右,BARC、KrF光刻胶国产化率1-2%左右,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EUV光刻胶完全由国外厂商垄断。
招股书显示,恒坤新材自主研发的SOC(碳膜涂层材料)和BARC(底部抗反射涂层材料)已实现规模化量产,2023年这两类产品的销售规模均位列国产厂商第一,其中SOC销售规模达14,473.48万元,境内市占率超过10%。公司ArF光刻胶、SiARC、Top Coating等先进工艺制程用光刻材料产品已进入客户验证流程,填补多项国内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空白。
“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遭质疑
尽管恒坤新材多项先进工艺制程填补国内空白,但仍有投资者对公司核心技术的独立性产生质疑,主要是公司报告期初超七成产品来自引进。
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恒坤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3.22亿元、3.68亿元、2.38亿元,分别实现归净利润0.3亿元、1.01亿元、0.9亿元、0.44亿元。2023年,公司增收不增利。
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恒坤新材引进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98亿元、1.94亿元、1.71亿元、0.9亿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1.78%、61.06%、47.28%、38.36%;引进产品销售毛利分别为0.94亿元、1.89亿元、1.68亿元和0.89亿元,占同期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9.3%、82.05%、74.42%和68.4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市场在震荡整理之后,再继续上涨。 3个行业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本周(9月1日至5日),沪指下跌1.18%,深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IVD医疗器械公司安诺优达递表港交所,正式开启赴港上市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安诺优达背后的创始人是夏佐全。他不仅是新能源...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代理局长在周四向美国参议院一个小组提交的书面证词中表示,该局计划今年招聘2000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学员,并对波音公司BA.N保持严格监督。 联邦航空局代理局长Chris Ro...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营收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杉杉股份(维权)交出了一份“量利...
随着春暖花开,春季过敏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一些药物小广告声称“打一针可以根治过敏”,是真的吗?记者对此进行了求证。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蒋荣猛表示,春季过敏是一个长期影响健康的难题,难以通过单一手段...
6月17日,昨日黄金走了一个冲高回落行情,亚盘开盘直接一波高涨至3450附近,不过随后便开始回落,多单提前止损。美盘更是跌破3400关口,刷新日内低点至3382美元一线。尾盘有所企稳,最终金价是收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