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坤新材”)IPO中止,原因是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招股书显示,恒坤新材致力于实现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公司2023年度SOC与 BARC销售规模均已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多项先进工艺制程填补国内空白。
尽管公司国产替代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有投资者质疑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以及核心技术的独立性及持续研发能力。此外,恒坤新材对第一大客户构成重大依赖,触发审核“红线”,但公司及保荐券商中信建投却未充分披露这一问题。
关键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招股书显示,恒坤新材定位为专注于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以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所需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国产化应用为主要突破方向,销售产品主要包括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及其他湿电子化学品。
目前,境内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所需的关键材料包括光刻材料、前驱体材料 等仍然依赖进口,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少数几家如美国杜邦、信越化学、日本合 成橡胶、东京应化、日产化学、富士胶片等美国和日本材料企业手中。在贸易摩擦长期存在的背景下,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场研究,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i-Line光刻胶、SOC国产化率10%左右,BARC、KrF光刻胶国产化率1-2%左右,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EUV光刻胶完全由国外厂商垄断。
招股书显示,恒坤新材自主研发的SOC(碳膜涂层材料)和BARC(底部抗反射涂层材料)已实现规模化量产,2023年这两类产品的销售规模均位列国产厂商第一,其中SOC销售规模达14,473.48万元,境内市占率超过10%。公司ArF光刻胶、SiARC、Top Coating等先进工艺制程用光刻材料产品已进入客户验证流程,填补多项国内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空白。
“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遭质疑
尽管恒坤新材多项先进工艺制程填补国内空白,但仍有投资者对公司核心技术的独立性产生质疑,主要是公司报告期初超七成产品来自引进。
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恒坤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3.22亿元、3.68亿元、2.38亿元,分别实现归净利润0.3亿元、1.01亿元、0.9亿元、0.44亿元。2023年,公司增收不增利。
20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恒坤新材引进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98亿元、1.94亿元、1.71亿元、0.9亿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1.78%、61.06%、47.28%、38.36%;引进产品销售毛利分别为0.94亿元、1.89亿元、1.68亿元和0.89亿元,占同期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9.3%、82.05%、74.42%和68.48%。
5月21日,金丰来表示,白金市场在2025年正面临显著的供应短缺,然而市场对其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这种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在白金价格走势和未来供需平衡方面。 金丰来认为,根据世界白金投资委...
专题:2025中国未来金融峰会 6月27日金融一线消息,2025年中国未来金融峰会6月26日在京召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盛...
专题: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2025年5月22日-23日,“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出席并演讲。 孙吉胜谈到,多边主义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全球治理面临着严重的...
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施行科创成长层指引,自当日起,科创板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进入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企业将自上市之日起进入。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科创成长层制度的完善,以及第五套上市标...
油价震荡收高,投资者寻找有关俄乌停火谈判以及美国与伊朗核谈判的线索。 布伦特上涨,收于每桶65.5美元左右。WTI也上涨。 特朗普周一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后表示,俄乌将“立即”开始就结束冲突进行谈判。...
耐克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1.8%;该公司将在下周提价,并重新在亚马逊上销售。耐克周三证实,该公司将自2019年以来首次恢复在美国亚马逊平台上销售产品。 美国关税政策对零售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耐克宣布...